平时大家经常会提到胃胀,吃不下东西,或者稍微吃得不合适,就不消化,肚子觉得沉。其实我们身上就有一些养护点,像足三里、内关这些常用穴位,很多人可能都熟悉。今天木子跟大家分享三个稍微冷门一点,但挺管用的养胃穴位。知道的人不算多,但用对了,身体会感觉舒服不少。
一、中脘穴
中脘穴就在腹部正中间,大概在肚脐向上,四指宽的地方。用自己的手量一下,四指并拢,的宽度就差不多,这里是胃部气机,容易聚集的位置。
比如吃撑之后,要是觉得胃有些胀,堵得慌或者有轻微的不适,就将手掌轻轻地放在中脘穴位置;接着顺着顺 时针方向,慢慢地、一圈一圈地进行按,持续大概三分钟到五分钟;按揉的时候,呼吸需保持均匀,千万不可憋气;渐渐地能感受到腹部有温热的感觉,堵塞感也在慢慢得以减轻;注意手法一定要轻柔,得持续按上一段时日,如此这般,其效果便会显现。
展开剩余68%二、里内庭
里内庭为一经外奇穴,它不在主要经络“之上”不过诸多老师都会予以运用。此穴处于脚底,大致在二、三脚趾缝“延伸”向脚心之时的中点位置。试着将脚趾往“内”勾动,在脚前掌处会有一个浅浅的凹陷,那便是里内庭。
它主要能帮着运化,尤其适合那些吃得过多的情况,或是因胃里有热而引发的,像胀气以及胃口太过旺盛的情形。老话讲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,晚上吃多了睡不着还难受的时候,揉一揉这个位置,一开始也许会觉得有些酸酸的,不过之后就会轻松不少。
调养脾胃,不能仅靠药,也需让气机通畅。揉里内庭,就好像在不断地提醒胃开始运作,将积滞的食物,缓缓地消解开来。平时在看电视之时,用拇指按压此处,每只脚揉上二、三分钟会感到肠胃蠕动更为顺畅。
三、腹哀穴
腹哀穴在脾经上,位置在上腹部,大约肚脐向上三指,再向两边一手掌宽。这个穴位的名字,是有讲究的,“哀”在古代乃是用以描绘气机处于不畅这种状态。故而腹哀穴是用来调养脾胃气机不畅所引发的诸多问题的,例如肚子咕噜噜地响,消化不好,亦或是肚脐周围隐隐作痛。《扁鹊心书》当中也曾提及:“脾胃气衰,百病由生”,此穴不像中脘穴那般作用直接,却更能疏解因脾虚而致使的消化较弱、容易胀气等这般症状
现在人生活节奏快,想得较多,吃得很急,易使脾遭受伤害。木子有时一坐便是好长一段时间,起身之后,便觉肚子发胀,微微有闷痛之感。这时会顺手去按揉腹哀穴,画着圈以此助气机顺畅。每次一两分钟即可,一日多做几次,腹部便会宽松许多。
这三个穴位,各有其不同的特点,倘若运用得当,便能够帮助我们减轻好多小毛病。中脘重在调气,当有胀气,隐痛之时,便可使用。里内庭助消化,适用于吃多了,而后不消化的情况。腹哀侧重健脾,适宜脾胃偏弱,容易胀满,或是隐痛的人群。
按揉时身心放松重要,恰似平常饮温水般自然。晚上泡完脚后,可顺便揉一揉里内庭,在揉腹之时,也将中脘和腹哀一并带上,这个时候配合着深长的呼吸。缓缓地坚持下去,不但胃会感觉更舒适,人也会更加安宁。
发布于:湖北省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